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昨日共同舉辦聯合成果發表媒合會,邀集十四位學者專家助聽器展示研發成果,包含「穿顱超音波刺激」、「光電影像AI辨識系統輔助硬脊膜外腔麻醉術」、「新式抗腫瘤幹細胞癌症復發多胜?抑制劑」等技術,可望替台灣醫療產業創造新產值。

此次研發成果發表會從醫材研發、新藥平台、人工智慧到雲端應用,涵蓋最新的醫療科技,充分發揮榮陽團隊豐富的研發成果。其中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楊逢羿教授團隊研發的「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只要戴上超音波頭盔,在動物試驗中證實可以有效緩解失智症、腦中風等症狀,但過去兩年等待台灣人體臨床試驗核准,今年日本已經超車台灣,日本東北大學醫院引用楊逢羿團隊三篇論文再做動物實驗證實有效後,立即以相同技術展開全球首次人體試驗並獲得媒體大篇幅報導。楊逢羿一度想轉往歐美繼續發展,所幸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終於在上個月核准在台人體試驗。楊逢羿表示,將盡快申請科技部經費或募資在臺北榮總完成後續的人體試驗,將已取得專利的技術留在台灣,優先造福國內病患。

有別於藥物治療,楊逢羿團隊的此套技術並非希望阻斷疾病機轉,而是透過頭盔發射出超音波經由太陽穴刺激腦部,使其增加內生性的神經滋養因子活化腦細胞達到預防或緩解失智症的目的。目前臨床試驗計畫預計一周治療五次,每次廿五分鐘,療程共計六週。未來成功商品化後,可望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可以緩解失智的穿顱超音波刺激高階醫療器材。

聽損者因為聽力損失,造成聽取聲音的動態範圍變小,為了避免放大的聲音超過使用者忍受限制,助聽器使用壓縮技術,將放大的聲音壓縮至聽損者的動態範圍內,讓聽損者隨時保持在最佳聆聽狀態,使得小聲音聽得清楚、一般對話音量聽的清楚、大的聲音不會造成不舒服。當聽損者在不同頻率的聽損程度不同時,在不同頻率所需要的增益量也會不同。因此助聽器可依使用者之需求將助聽器所提供的聲音頻率範圍切為多個頻帶(bands),以調整至符合使用者所需的增益量。每個頻帶的聲音壓縮可獨立調整或是幾個頻帶共用一個壓縮調整頻道(channel),壓縮調整數就是助聽器的壓縮頻道數。

陽明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教授郭文娟、博士後研究員高孟群、臺北榮總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在吳育德教授與台大數學系協助下,開發出光助聽器推薦電影像AI辨識系統,能夠大幅降低麻醉手術的失敗率與併發症。將麻醉藥注射到脊髓中的硬脊膜外腔,是臨床上常見的局部麻醉方法,但目前仍仰賴麻醉醫師手感來進行數公分的黑暗穿刺,進入僅約二到七毫米的硬脊膜外腔,尤其是這個空間隨著體型、年紀有不同差異,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術後疼痛或脊髓損壞,統計顯示這種麻醉術約有一%到三%的失敗率。

郭文娟教授團隊的光學影像AI辨識系統,能夠以直徑小於一毫米的光學探頭放入麻醉針,利用人工智慧與醫學影像來自動辨識麻醉針頭的深度,避免人為操作誤差。這項技術已由動物實驗獲得驗證並發表論文,同時也取得台美專利,正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郭文娟表示,目前市面上沒有相同功能的產品,這項核心技術市場化後,可以拓展至婦產科、急診、神經外科等非麻醉科醫師使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kruyycpzpoddp 的頭像
    lkruyycpzpoddp

    lkruyycpzpoddp的部落格

    lkruyycpzpod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